废文网 - 耽美小说 - 白云深处有为家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85

分卷阅读285

    话语投了宪宗皇帝的眼缘,加上吴有为的好友这加分不少,最后硬是点成了状元。

    可是当时是当时,你现在初入官场,可不能太冒尖儿,正所谓“木秀于林风必催之”啊!

    结果他就.. 悲催了。

    在五月端午之后,五月癸酉,修撰罗伦以论李贤起复谪福建市舶司提举。

    己卯,禁侵损古帝王、忠臣、烈士、名贤陵墓。

    可能是因为李贤的事情,宪宗皇帝颁布了这一政策,可是,罗伦却是真正的被贬了。

    吴有为顾不得自己在家守孝,驾车就去找了罗伦。

    此时罗伦正在收拾东西,他以前来的时候,一肩风月两袖清风,现在要走了才发现,自己东西多了许多。

    李祥正在装他的各种书籍。

    张升跟杨一清他们早就来了,一个个都在冒火,罗伦脾气太倔了,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那种。

    吴有为一来,众人都跟他告状。

    “应魁兄啊,你... 哎,我跟你说什么来着?”吴有为倒是没唉声叹气,而是提醒罗伦:“我跟你说的话你当耳旁风了呀?”

    “有为贤弟,你不懂。”罗伦却摇头,稳重的道:“当时如果我不反对,还有别人反对呢,别人皇爷能罚么?而且大人他真的... 唉。

    这种事情,他冒头也不对,不冒头,更不对,李贤是谁?

    李贤可是辅佐两代帝王的三朝元老啊!

    宣德八年,李贤登进士第,授吏部验封主事,历考功、文选郎中。

    “土木之变”时,李贤还不是什么显眼的人,所以他能脱难回京。

    代宗登基之后,他再次立起来,且颇为努力。

    景泰二年,上正本十策,受代宗赏识,升任兵部右侍郎,转户部侍郎,次年又迁吏部右侍郎。

    关键是这样的一个人,在英宗复辟后,又迁翰林学士,最后他是入内阁的阁臣!

    任吏部尚书。

    李贤入阁后,举贤任能,以惜人才、开言路为急务,名臣多为其所识拔。他为人耿介忠直,深受英宗宠待。

    称“自三杨以来,得君无如贤者。”

    天顺五年,加太子太保。天顺八年,英宗病重,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。

    宪宗即位,晋升少保、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、知经筵事。

    托孤之臣啊

    李贤的地位,可以说,他排第二,没人敢占第一

    罗伦将李贤各种好处说了一遍,别人一个个都没话说,只有吴有为冷哼一声:“堂堂一个阁臣,家中有丧事,丁忧很正常,当然,现在朝政有可能不太乐观,你替他上书夺情,情有可原,皇爷恼了你,他怎么不提你求情?"

    罗伦一愣:“堂堂阁老,替我求情?我算个什么?"

    “恐怕不止吧?”吴有为道:“叶盛叶大人,至今不还在宣府镇做巡抚呢么?还有岳正岳大人,至今散放于野!"

    这两位可都是跟李贤不对付的人,而这两个人的过往也十分坎坷。

    吴有为不说,他们都不知道,说了他们才发现,官场之复杂,实在是世事难料。

    而罗伦也觉得自己冲动了,无奈冲动已经造成,无可挽回。

    甚至两位座师也来了,当天晚上就是在罗伦这个小院子里吃的饭,学生老师们在一起,讨论了一下。

    还是吴有为知道福建那边是靠海,要说什么最容易发家致富?那还得数贸易,做买卖。

    别看士农工商,商在最后,但是商最有钱!

    吴有为想起了甘蔗!

    这东西在北方可没有,但是南方有啊!

    甘蔗能干什么呢?

    它能制糖!

    还有沿海那边,不是有盐田吗?

    可以晒盐啊

    更主要的是,南方还产茶,盐、茶、糖,这三样哪个不是暴利啊?

    再加上海上贸易,呵呵,赚钱还不是大把大把的啊?

    只是吴有为说了,其他人都反对,原因是商人重利!

    吴有为没办法了,再说,大家都觉得罗伦这样的,行商真的不行!

    无有为又另想了个辄儿:双季稻!

    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,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,一年只能种植一季。

    双季稻的形成很早很早,可是直到明末清初才广为人知,最早的时候,沿海地区都是种植一季稻子,再种植一季麦子。

    当时只有位于沿海地区的各种岛上,才种植双季稻,因为土地稀少,没粮食吃啊,不种植双季稻吃不上饭,可是大陆还是一季稻子一季麦子的这样种植。

    直到康熙年间,康熙皇帝自己研究水稻,然后推广了双季稻出来。

    其实早就有了,只是不为人知罢了。

    吴有为直到罗伦这人一心为民,如果让他去办这件事,将来可以凭借这个大功劳,回到官场,甚至是官路亨通!

    又能解决一些饥荒问题,加上他已经给了皇帝一些海外粮种,这样的话,俩人等于有了同一个目标,要想在官场升官发财,就要跟领导保持一致!

    跟领导保持一致就不会犯错,而且罗伦还年轻,他还有大好的前程。

    历史上罗伦什么样,吴有为不管,现在他是他的至交好友,就够了。

    于是手把手的交代罗伦。

    实际上,双季稻在华夏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,最早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的记载。

    一般认为,古籍中常提到的“两熟稻”和“再熟稻”包括再生稻、混作稻、间作稻和连作稻等,反映了华夏稻作缺席制度的多样性。

    双季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,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双季稻说白了,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。

    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,到七月中下旬时就能收割早稻了,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、插种晚稻秧苗,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,到十一月时收割晚稻,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。

    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,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。

    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,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。

    吴有为记得在他穿越前看新闻,说 201 X 年11 月19 日中午,在梅州兴宁龙某镇举行了“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“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:该项目年亩产量达到 1537。78 公斤,项目实验获得成功,并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。

    1537。78 公斤是什么概念呢?

    三千多斤啊!

    就算个整数,三千斤。

    一个人一年才能吃多少米?

    他不求古代能达到现代的那么高产,一半他就满足了好么!

    而罗伦去的地方呢,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,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