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文网 - 经典小说 - 龙,真无耻(百合futa,种田)在线阅读 - 184 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

184 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

    

184 英雄史观和人民史观



    与县令交代好参观纸坊的事后,龙卿和沈清茗并没有立刻被叫去参观纸坊,而是休息了几日,借着这几日,龙卿和沈清茗又上报了一批耕地需要的数额上去,等了四五日,县令才姗姗来迟。

    “大人,可是有什么变故?”之前约好过两天就能参观的,县令这一去就去了四五天,龙卿担心的问。

    “没有,就是钦差大人来了,我得去陪着,不过答应你们的事我已经打点好了。”县令看起来风尘仆仆,似乎这几天都在东奔西走。龙卿也明白,钦差来了县令肯定瞻前顾后,但不是忙着救灾,而是忙着给钦差接风洗尘。

    “真的?”

    “那纸坊是公家的纸坊,管事原本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,不过我和他打点了一番,借着视察的当儿,你们可以跟着小吏们一同进去,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借着问话的当儿打听打听,但不要问的太明显。”

    没想到县令还给了这样一个便捷,龙卿喜出望外,忙欠身道:“这么说来想去参观一次还不容易了呢,谢谢大人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就一个小小的县令,在这方面只能尽到这点力了。你们尽管放手去试,现在用纸紧缺,若你们能摸索出新的,便捷的造纸术,对朝廷是大功一件,你们指不定还可以得个命名的资格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好呀。”龙卿低叹。

    “既然这么缺,皇上为何不把造纸的法子向百姓推广呢?”沈清茗问:“人多产量总能提上去。”

    县令眉头一挑:“你以为想推广就能推广的?”

    沈清茗不解。

    “我说了很多次天下的纸坊都是公家的纸坊,但公家就一定指的是皇上吗?”县令和她们也不打哑谜。

    沈清茗瞬间就明白了,她忘了皇上的背后是一群虎视眈眈的世家,历史上外戚干政的事多了去了,这些盘踞在国家命脉上的世家传承千年,对国家的掌控细分到方方面面,在科举选拔人才这里更是细致如斯,造纸术只是最基础的控制。因此很多时候一个国家的具体发展方向并非由皇帝决定,而是背后这群世家互相对抗导向的结果。

    “这么看来,我们还算临危受命了?”龙卿轻笑道。

    “你这龙说话就是有意思。天底下凡识字之人背后寻一寻不都能和几大家族扯上干系?不识字那些让他们参观也参观不出个所以然,你们二人跟着我也有些时日了,是聪明人,能学到什么回去尽管造就是,有什么需要的我都尽量给你们满足。”

    有些话县令没有说明白,他支持两个村姑造纸一方面是皇上确实希望在民间拓展造纸术,另一方面则是私心。两个姑娘没有背景,她们背后没有世家,这事一旦成了他就能成为纸坊背后的受益者之一,他自是全力支持。

    “那我们可要全力以赴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也辛苦很久了,现在暑热甚,参观完纸坊就回村子造纸吧,有什么需求差人来县衙说一声便是。”

    “可我们没有引荐的通牒……”

    “哪里还需要呀。”县令笑的神秘:“你们做的事在朝廷那儿都是登记在册的,从筑坝抗洪,到赈济灾民,还有这个轮耕制,只怕你们的封赏已经在路上了,封个孺人都是最次的,以后你们进出县衙如履平地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龙卿闭上了嘴,她又想起了当初沈清茗戏称她以后能封个女爵,小媳妇就能跟着当爵夫人什么的,莫非真的可以?她有些期待起来。对于此事沈清茗更是激动,对县令伏身道:“那我们先去纸坊了。”

    “去吧。”

    怀着对造纸术的憧憬,龙卿和沈清茗坐上了县令安排的马车。现在她们已经赢得了县令的宠爱,也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,县令给她们安排的东西日渐细致,也不会对她们有所保留,安排护卫她们的官吏也是知会过的。

    官吏的吏长是个地道的黑龙镇人士,抄着一把乡镇口音,在路上与她们说着等下进了纸坊的注意事项。

    “等会儿到了纸坊两位姑娘可得跟紧我们,去哪里要叫上我们,不能擅自行动,不然他们会以你们窃取纸坊的东西钩捕你们,大人想把你们救出来也麻烦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严重,这次去的纸坊是哪家?”

    “青竹纸坊。”

    “看来是造竹纸的纸坊。”龙卿又问:“不知这位官长可否与我们细说青竹纸坊的事?它什么来头?”

    “青竹纸坊是我们这儿最大的纸坊了,虽然以青竹命名,但只是因着纸坊在一片竹林深处,它不仅造竹纸,也造别的纸,听说它背后的东家是京圈的大员,不是我们这些人能撼动的。”

    “这倒是,现在规模大点的工坊哪个没有了不起的东家?我听说太和楼的幕后东家也是京城的。”龙卿与他寒暄道。那吏长点点头,闲聊了几句也打开了话匣子:“听姑娘们的口音像是我们黑龙镇的本地人,哪条村的?”

    “我们是桃花村的。”

    “桃花村?那个开鹿场的桃花村?你们是无所不能的桃村姐妹?”那吏长顿时惊愕起来。早就听闻桃花村出了两个旷世奇女子,她们不同于普通女子,落落大方,不拘小节,而且见多识广,面对洪水的时候还能沉着冷静的号令全村,筑坝抗洪,保住了所有人的性命,庄稼也保住了,比他们这些大丈夫还厉害。

    “那都是谬赞,我们也只是普通人,不希望自己的家园被洪水毁掉而已,都是逼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大丈夫抛洒热血,驱逐鞑虏,不也只是希望家园不被毁么?大人说两位姑娘今日是借着参观纸坊之名学习造纸术?”

    “不错,不知官长对造纸有什么见解?”龙卿趁机打听。

    “没有见解,就是我想起当初我在村中攻读的时候。”那吏长仰着头,望着天空似在思索:“当初我攻读诗书,纸都是省着用的,有时候一天只敢用一张,把字写的密密麻麻,每次取纸就像放血。”

    “有这么夸张吗?”

    “哪里夸张了,一张普通的麻纸都要三十文,是一斤rou的价钱呀。”

    “那的确有些贵了,难道造纸成本这么高吗?”

    “高不高不知道,我只知道当今天下的纸无非三种,竹纸,麻纸,还有木纸,前两者比较便宜,也是普通书生最常用的纸,木纸写字的手感很好,但是太贵了,我知道当今最贵的纸是宫里御用的,叫檀香纸,用檀香木制成,那种木头做出的纸天然防腐,还能防虫害,千年不朽。”

    “千年不朽?这纸活的比我都长。”沈清茗挠了挠自己的头。

    “也不能这么说,这纸活的再长也就在那儿,一动不动,我们虽然活的短一些,但短短一月就能辗转多地,见的东西也多,不比单纯活得长好吗?”龙卿在活得长这方面非常抵触,因此在沈清茗眼中龙卿常有一种活够了的势头,生怕像一棵树那样呆在一个地方活个上千年。

    “也是啦,两位姑娘以后开纸坊的话,最好还是造竹纸和麻纸,造纸说到底最后是为了卖,若造木纸,先不说富贵人家会不会买你们的,造木纸成本高昂还不经放,若没卖出去还被虫蛀了,那就亏大了,竹纸麻纸至少成本低一些,若你们能把价钱打下来一些不愁卖。不过依我之见,姑娘们可以在防腐防虫这里想想办法,竹纸麻纸也不经放,若能稍微延长储存的时间,必是大功一件。”

    “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龙卿托着胳膊思考,这位吏长的话很有道理,能造纸是一回事,能不能卖又是一回事,她们必须有优势,可以是价钱更低廉,也可以是防虫防腐,若能结合进来,纸坊不愁不兴盛。

    “那先到纸坊参观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,到时姑娘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知会我,我与你们问问那管事。”

    “那谢谢官长了。”

    那官长摇摇头:“不客气,都是农家出来的,你们能造出便宜好用的纸,对我们农家人大有好处,不然光是买纸就倾家荡产了。像我家早年供我读书,全族省吃俭用磨了十年,到头来什么都考不上,最后还得花钱托人在县衙求得一职,月给虽有五两,但这辈子估计都赚不回读书的钱,半辈子也虚掷了,唉。”

    官长的话让沈清茗很是难过,联想到她爹,她爹当年也是全村供读,老沈家原本有村长家那样的家底,但为了供她爹读书直接成了全村垫底,她爹甚至比这位官长还不如。这位官长是没有考中,但至少留在这里成为官吏也算照应到家族,而她爹直接把家庭的血吸光就人间蒸发,这样的话无论她爹能不能考取功名对老沈家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
    这么想来,供一个寒门学子读书其实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,之所以那么多人奋不顾身挤进去,不仅因为没有第二条出路,更因为这片土地的人们普遍具有浓厚的英雄史观,崇拜民族英雄,那么出人头地就会很自然的与英雄豪杰挂钩。至于那些失败的人都沦为了历史的沉默成本,他们是世人认定的“失败者”,因此不值得在意。

    沈清茗觉得这样不好,同样是寒窗苦读十余年,同样是举全族之力去供读,最后仅仅因为没有出人头地就被打上失败者的标签,一个辛苦经营多代的家庭一朝返贫,代价太大了,若用这种浅薄的逻辑去推算,可以得出世上九成以上的人都是“失败者”。

    把一个国家的主体人群定义为失败者无疑是片面而浅薄的,一个强大的国家定是以构筑的主体为基准,而不是那一两个的“成功人士”。所谓成功,在现在的沈清茗眼里,其实个人力量才是次要的,最重要的是运气,命运选中了他们而已。

    身为万千“失败者”的一员,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体,换而言之,从人人当家作主的观念出发,他们才是国家的主人。因此不能是他们的注意力放在“成功人士”身上,而是反过来,“成功人士”的目光应该放在“失败者”身上。

    以英雄史观运转的国家整体氛围太压抑了,人们都只配活在英雄的阴影当中,将军出征,大家都在夸将军勇武,那些为了将军的功绩化作白骨的军士却成了可笑的失败者;人们高谈帝王伟业,那些为了帝业疲于奔命的人们也成了可笑的失败者;甚至在繁重的徭役面前,人们闻声帝王号令,仿佛听见了催命符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英雄就不是名义上的英雄了,他更像一个亡灵统帅奏响了招魂曲,人们活在英雄的阴影下形如傀儡。既然如此苦难,为何不废除?以人民史观作为底层运转的逻辑,如此人们是否能迎来解脱?

    当初她和龙卿想着释放工商业,让普通人有更多选择的出路,那时只想着避免国家生产关系陷入难产,现在看来,从读书效益和人们的思想富足方面看,释放工商业已然迫在眉睫。

    想定以后,沈清茗更加坚信她们的道路。半个时辰后,她们抵达了今日之行的目的地——青竹纸坊。